在高低溫交變和濕熱試驗中,樣品處理不當是引發試驗故障、數據失真甚至設備損壞的核心原因之一。具體可按處理環節分為以下幾類:
一、樣品準備不當
樣品進入試驗箱前的預處理、清潔、密封等步驟不到位,會直接導致試驗邏輯偏差或設備內部損傷,常見故障包括:
樣品表面殘留污染物 / 水分:引發腐蝕、污染或數據偏差
若樣品表面殘留油污、灰塵、化學試劑,在濕熱環境下,污染物會與水汽結合形成腐蝕性液體,一方面導致樣品自身出現 “非試驗目的的腐蝕”,干擾試驗結果判斷;另一方面,腐蝕性液體可能滴落到試驗箱內膽、風道或傳感器表面,造成內膽銹蝕、傳感器靈敏度下降,甚至堵塞濕度發生器的噴霧口,導致濕度系統失效。
若樣品未提前干燥,放入箱內后會因溫度交變導致水分快速蒸發 / 冷凝,使箱內實際濕度遠超設定值,造成 “濕度失控”,同時樣品內部可能因水分膨脹 / 凍結出現開裂、分層。
樣品密封 / 封裝不當:引發 “內部失效” 或 “設備短路”
二、樣品放置與固定不當
樣品在試驗箱內的擺放位置、間距、固定方式直接影響設備的“環境均勻性”,不當處理會導致設備運行異常或樣品物理損傷:
樣品擺放過密 / 遮擋關鍵部件:引發 “溫濕度均勻性超標”
樣品固定不牢固:引發 “物理碰撞故障”
高低溫交變試驗中,溫度劇烈變化會導致樣品出現 “熱脹冷縮”,若未用專用夾具固定或固定松動:
樣品會在箱內移位、傾倒,甚至碰撞風道葉片、傳感器探頭:輕則導致傳感器損壞,重則導致風道葉片變形,氣流循環徹底失效,設備無法維持設定溫濕度;
若樣品為組裝件,固定不牢會導致拼接處因熱脹冷縮受力不均,出現 “非試驗目的的松動、脫落”,無法判斷故障是 “試驗環境導致” 還是 “固定不當導致”,試驗無效。
三、樣品負載與預處理不當
試驗箱有額定 “負載率”,且部分樣品需提前做 “環境平衡”,處理不當會導致設備負荷超標或樣品結構損壞:
樣品負載超標:引發 “制冷 / 制熱系統過載”
若樣品體積過大、質量過重,或樣品 “熱容量大”,會導致試驗箱的制冷 / 制熱系統負荷遠超額定值:
高溫階段:加熱器需持續輸出高熱量才能讓樣品溫度達到設定值,可能導致加熱器燒毀、溫控器跳閘;
低溫階段:制冷系統需持續工作以降低樣品溫度,可能因過載觸發 “壓縮機過熱保護”,甚至導致壓縮機損壞;
濕熱階段:高負載會導致箱內水汽難以均勻擴散,濕度發生器需頻繁工作,可能導致加濕器水箱干燒,或濕度控制系統因 “持續高負荷” 出現元件老化。
樣品未做預處理:引發 “內部應力失效”
部分樣品需在試驗前進行 “預處理”,若直接放入試驗箱:
樣品內部溫度與箱內溫度差異過大,會因 “熱沖擊” 產生劇烈內應力,導致樣品直接開裂、破碎,故障并非 “試驗環境長期作用的結果”,而是 “預處理缺失導致的急性失效”;
對吸濕性樣品,未提前在標準環境下平衡吸濕量,會導致試驗中樣品吸濕 / 放濕速度異常,箱內濕度波動劇烈,設備無法維持設定濕度,出現 “濕度報警”。
總結:樣品處理不當的核心影響鏈
處理不當 → 樣品自身狀態異常/ 干擾設備運行 → 試驗數據失真/ 設備故障 → 試驗中斷或結果無效。
因此,試驗前需針對樣品特性制定 “專屬處理方案”,并嚴格匹配設備額定負載與環境要求,才能避免此類故障。

